
帛琉人口外移嚴重 島嶼人口老化
椰子葉鋪成的屋頂下,幾名學徒圍著老師傅,靜靜看著他手中的木頭,在敲擊鑿刻下成形。兩頭尖,底部傾斜的迷你獨木舟,是古時帛琉人重要的交通工具。其中一名學徒阿奎諾,今年32歲,已經當了2年的見習學徒,對船的製作方式和各部位瞭若指掌。不過三年前的他,曾經是夏威夷美軍部隊中,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阿兵哥。他說:「我高中畢業後就去美國當兵,因為如果待在家鄉,一輩子只能捕魚。當兵是最容易看看世界的方法,又有穩定薪水跟福利。
阿奎諾住在帛琉最北端的卡漾島,從小就搭獨木舟出海捕魚,但從來沒想過要學習造船。在海外當兵將近10年,某次放假回家,才驚覺小時候常看到的獨木舟,幾乎全部被現代化的快艇取代,決定投入製作傳統獨木舟的計畫,不要讓傳統的技藝被遺忘。
年紀輕輕就到國外追夢的帛琉人很多,但像阿奎諾一樣肯回來的人很少。人口外流已經是帛琉多年來最大的問題,大量的青壯年人才到海外工作,衝擊整個社會結構,帛琉的平均年齡,已經從10年前的25歲攀升到33歲。國內的勞動力和創新力道都受挫,也威脅到傳統文化的延續。
教育部長索亞阿布萊說:「薪水是很大的誘因,年輕人的薪資不夠高,很難在不靠父母資助的情況下成立小家庭。尤其是私人企業,很難招到年輕人。」帛琉就像是台灣早期,在政府機構上班的公務員是搶破頭的鐵飯碗,除了薪水穩定,福利也好。反觀一般私人企業(通常是旅遊業),工時長,大多沒有退休金保障,難怪年輕人不想留下來。
帛琉留住人才的方式,是先把他們推出去。政府提供獎學金,資助學生到美國、台灣、日本等地唸書,但畢業後學生必須回帛琉工作至少兩年,否則得把獎學金全數還給政府。目前正在就讀開南科技大學的Ken,就是用政府的獎學金來台留學,他說:「我覺得這樣很好,我就是聽到回來的學長姐說在台灣留學的點點滴滴,所以很想來台灣唸書。其實大家都想出國看看,但也希望畢業後可以跟家人住在一起,又能有好工作。」
對於國內的就業人口,政府則是提出10年薪資調漲計畫,以及每年兩個月的企業實習專案。不管學生在國外唸大學,或是本土的學生,只要繳交的計畫通過,就可以到企業實習8個星期,期間不但支薪,還有約1600美金的補助。海外的學生如果是大三,來回機票由政府贊助,大四生則是贊助單程機票,已經有不少學生直接從學校進入企業工作。
帛琉推部落旅遊 找回流失的青年人才
除了年輕人才外流到其他國家,帛琉國內的部落也有嚴重的出走現象。這些部落大多位於北邊的島上,離經濟中心科羅州很遠。年輕子弟找不到工作,只好離家謀生。「大家到帛琉都往海裡跑,但我們的部落文化也是很美的,我覺得要玩一個地方,就要去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,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。」帛琉觀光局局長納圖爾說,他是帛琉艾萊州的部落長老,推廣部落旅遊不遺餘力,還曾經來台灣東部取經。「我去台灣的時候參加了阿美族的在地旅遊,我發現台灣政府很積極的想解決部落人口外流的問題。行程很豐富,有織布、射箭以及吃在地野味,我們也想這樣做。」納圖爾說。
艾萊州的傳統部落旅遊,讓遊客品嚐地方媽媽現做的椰漿樹薯糕、香蘭葉包肉等傳統美食,還請來老奶奶教遊客如何編織籃子、餐盤等物品。吃飽了再參觀長老開會的男人會館,體驗帛琉的傳統舞蹈。但豐富的內容,一開始卻受到部落長老極大的反對。

納圖爾說:「這些都要慢慢溝通,對我來說,帛琉的旅遊業都被外國人壟斷,我希望提供當地人賺錢的機會,我也想讓那些不想到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有就業機會。」
在維護傳統和創造就業機會中取得平衡,不是簡單的事。不過納圖爾說已經看到有人回鄉當導遊,還打算把手工藝品包裝成文創商品。新生代的青年也和部落有了連結,也期望看到更多人重返部落。
「幸福德拉楠」特色遊程 親近森林、溪流
部落深度旅遊 深刻體驗原住民傳統文化
生態教育新旅遊 在地解說與生態共存